來源:星島日報


前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項目「大館」將於5月29日(二)開幕,令人期待。大館集歷史與藝術於一身,經多年工程,第一階段即將竣工,並於下周亮相,小記上周參與傳媒導賞,一睹其廬山真面目,並與大館藝術事務主管Tobias Berger和大館表演藝術主管錢佑淺談,親身了解其藝術面向。文:Nancy

  大館為香港最大型古迹活化建築群,具一百七十年歷史,包含三項法定古迹,分別是前中區警署、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,四面圍繞荷李活道、亞畢諾道、贊善里和奧卑利街,新增天橋連接前中區警署建築和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,相對以往的活化項目,交通更為方便。整個建築群面積超過二萬七千方米,以古迹和藝術為主題,打造全新藝術地標。追溯至1880年,當時的街坊已稱中區警署為大館,於是沿用此名。

  小記由贊善里和奧卑利街進內,甫見到洗衣場石階,石階並非單純移動的空間,反而設有熒幕放映電影,大館表演藝術主管錢佑隨即分享:「大館內設有一個二百座位的小型劇院,但整體不像一般的正規劇院,乃古迹群,渾然地形成一個漂亮而獨特的區域,而我們的表演藝術會在這些獨特的區域做獨特創作,將之化身為表演、劇場、音樂、舞台等場地,用途廣泛和具包容性,這是大館的最大特色。」洗衣場石階舉行的周日影院,夥拍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,由6月起開始讓公眾免費看戲,頭炮是「動畫無邊界」系列,6月3日(日)放映動畫《麥兜.飯寶奇兵》,另外亦會舉行電影節發燒友等活動。翻查資料,表演藝術項目多不勝數,例如午間表演、大館音樂無疆界、周末特備活動,另有季度活動,如7月的劇場季,之後還有舞蹈季、特別主題季、修煉季和劇場秀,暫不一一盡錄,錢佑特別強調大部分都是免費的,好讓更多公眾有機會接觸藝術。

  錢佑分享,大館不但與國際藝團合作,展現國際視野的一面,更高度重視本地藝團,「我們會積極與小型和獨立藝團合作,呈現各種創意。」他分享在選擇合作單位時,較傾向年輕和相對獨立、中型或小型的團體合作,「他們往往很有創意和自我規範較小,可惜最缺乏機會和展現能力的平台。」他希望藉着這個地方,讓他們感受這獨特空間所帶來的特色和熱情,從而刺激創作,使本地藝術發展再進步。「舉個例子,香港其實有個馬戲團,叫做Hong Kong Circus,它們成立了一段時間,我們覺得大館獨特的空間,也適合做一些小型的當代馬戲表演,以及工作坊。所以今次邀請了香港馬戲團,設計了一系列的演出和活動。」這無疑為本地表演藝術界打下新強心針。

  小記移步往新建成的大樓「賽馬會藝方」,這裏設置當代美術館。聽到「當代美術館」五個字,委實令不少藝術迷感到興奮。當代美術館將於6月8日(五)才正式啟用,小記親訪館內,踏上樓梯的一刻,大館藝術事務主管Tobias Berger已興奮地表示這條樓梯便是一件藝術品,「每一級都有『Mind the step』標示。」看似平凡卻具幽默感。走進內裏,藝術家正在為裝置展覽努力,他們都年紀輕輕,「這裏有一千五百方米大,以年輕藝術家為主。」開館展名為《拆棚》,由香港策展人李綺敏策展,Spring工作室呈獻,而現場另有一些香港藝術家的作品,其中一件裝置呼應電影《國產凌凌漆》展示一百件武器,生動有趣。此外亦舉行《六種練習:蘇詠寶個展》,蘇詠寶由中藥擷取靈感,以喚起觀眾的感官,重新探索人與萬物之間的聯繫和意識。

  Tobias特別提到:「這裏沒有常設展覽,側重於策展專題展覽,預計每年舉辦六至八個展覽。」的確,類似當代藝術展覽的模式於倫敦、紐約、東京、北京等地漸成氣候,這顯示本港策展當代藝術的國際視野,發展指日可待。

  除了上述提及的當代藝術和表演藝術,近年大熱的公共社區藝術亦是重點。社區藝術的頭炮是《大館一百面》展覽,由5月29日(二)至9月2日(日)於警察總部大樓的複式展室展出,把中環再現眼前,重現「九記牛腩」、「蛇王芬」等招牌。內裏集合一百位被訪者的故事,除了街坊,還有前警務人員、前懲教署職員、釋囚和老店店主等,綜合多角度重塑大館的故事。同時邀請插畫師「飛天豬」,繪畫一百面的故事,觀眾更可觸摸投影,通過動畫生動地了解故事,當中還有不少互動遊戲,大人和小朋友都會感興趣。提提大家,大館將會免費開放,每日名額約二千名,建議先於官網登記,以便進場感受箇中藝術和歷史氛圍!

<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