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星島日報


(星島日報報道)大灣區綱要出爐後,刺激區內房地產氣氛,亦吸引有意北上置業的香港人,希望方便往返內地工作,部分更欲作長線投資,有業界人士指,近日有關大灣區置業的諮詢增多,惟不少對灣區概念一知半解,提醒港人買家須先了解相關資料,並留意那些城市設限購,甚至如本港般設有樓市辣招,入市前須留意,避免得不償失。

  美聯中國營運總監兼董事總經理王書權表示,近月多了香港人諮詢北上置業的相關事宜,成交量亦有所增加,然而,不少港人對整個大灣區概念一知半解,多是希望尋得投資先機,大部分買家的目標為200萬以下物業,除自住用途外,亦希望趁早於區內持貨,購入物業作長綋投資。他指,儘管買家一開始多有意購買鄰近本港的城市,如深圳及廣州等,惟這兩個城市近年樓價急升,200萬物業幾近絕迹,所以有買家把將目光放在惠州、江門及佛山二線城市,趁當地物業售價仍屬低水時入貨。

  然而,王氏提醒,內地買賣房地產程序與香港不同,買家應先多作資料搜集,了解各城市於政策層面上的差異,因部分地區設有房策限制,並不能隨意作交易,如深圳限制非戶籍居民僅能購1伙住宅物業,買家對此類限制應有一定認知,避免誤信代理推銷而墮入騙局。

  事實上,大灣區不少地區均有實施限購政策,非戶籍居民要在區內置業十分困難,其中規定需要在當地工作5年才能購買房產,並需繳納一定稅項或社保,且不能補繳,目前深圳、廣州、東莞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及江門等均有社保要求。另外,非戶籍居民亦難以到內地銀行申請貸款,而不少本港銀行均未有提供內地物業按揭,或將按揭轉交予內地銀行處理,故無法承造樓按,買家或需要一筆過付清樓價總數。

  此外,即使是與本港法制相近的澳門,亦設不少辣招,包括對外地買家收取額外樓價10%印花稅,另亦收緊非本地居民的按揭成數上限,物業於兩年內出售更須支付額外印花稅等。

<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