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經濟日報


2018年5月7日 18:23

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今日發表一篇「主席隨筆」,文中指出為期5個月的公眾大辦論展開1星期,期間他與其他成員出席了多個論壇及媒體訪問,向公眾講解土地短缺及18個土地供應選項內容,目的是希望把訊息帶到社會上沉默的大多數,讓大家明白香港今天面對非常迫切的土地短缺問題,並期望可透過今次的公眾參與活動共同打破困局。

黃遠輝又指出,有人表示只要透過一兩個土地供應選項,房屋問題便能迎刃而解。但實際上是香港的房屋發展向來高密度,故目前只有6.9%的土地用作各類住屋;從已發展的土地計,房屋用地只佔約四分之一。但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瓦遮頭,還必須要排污供水、道路鐡路等基礎設施所支援,也要街市、商鋪、醫院診所、圖書館、公園、學校等應付市民的生活所需。這些基建及社區配套設施往往佔地更廣,未來估算便欠720公頃。

實在沒有一個單一選項,既可滿足房屋用地需求,同時提供其他交通運輸配套設施,更何況不是所有土地均適合作高密度房屋發展,土地落實時間也未必配合實際需要。所以小組一直強調要多管齊下,才能解決今天的土地困局。

此外,他亦就被質疑「篩走」了部分選項作出解釋,表示若細看小組的網頁及公眾參與書冊(尤其第三章),就應知道一些未有列入18個選項當中的方案,其實都是持續推行的措施;小組認為政府不單要繼續執行,還應做得更快、更好。

至於有建議動用《收回土地條例》這把「尚方寶劍」,而非透過公私營合作,釋放發展商手上的農地。黃氏引用行政長官前幾天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中表示,政府現行政策一直引用這條例收回私人土地作公共用途,包括發展新市鎮、興建公屋、基建及社區設施等。但私有財產權是《基本法》保障的權利,故引用公權徵收私人土地必須小心行事,否則會惹來冗長的法律訴訟。如果社會普遍認同公私營合作可能更具效益,為釋除公衆對官商勾結的疑慮,小組建議應由獨立架構,制定一套公平,公開及透明的機制,確保達至社會最佳利益。

最後,他指過去8個月,小組除了討論及整理各種土地供應選項的資料,實在沒有時間制定每一選項帶來的土地如何分配,或者按照較多主張優先興建公營房屋。在沒有增加麵粉供應之前,開始討論烘焙甚麽麵包實在有點本末倒置,若連基本的材料也沒有或者來貨不穩,計劃如何分配只能空談。


<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