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房策後遺症蔓延 二手交投年底冰封
Source:Sing tao daily
(星島日報報道)本港樓價於第3季登頂,此後逐步回落,當中政府於6月底推出的新房策,可算是影響樓價走勢的重要因素,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及市場憂慮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,二手市場觀望氣氛籠罩,二手市場表現呈價量齊跌,同時,亦促使屋苑估價拾級而下,由8月至今,大部分大型屋苑估價已錄得跌幅,尤以年底跌幅最為顯著。 政府於6月底推出新房策,影響正擴散,不單一手市況轉沉靜,連帶二手亦受波及,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爆發、股市波動等利淡因素夾擊,促使屋苑估價拾級而下,由8月至今,部分大型屋苑估價,已錄得約6.3%至19.1%的跌幅。 根據多家大型銀行最新估價情況,各大屋苑由8月起,已陸續出現估價下調的情況,以鰂魚涌太古城為例,普遍已錄逾10%的估價跌幅,以漢宮閣15樓B室為例,面積589方呎,於8月時估價約1350萬、10月時估價則下跌至1236萬,而最新估價為1127萬,累積跌幅約16.5%。 作為九龍區藍籌屋苑的荔枝角美孚新邨,百老滙街1號3樓B室,面積832方呎,8月時估價為1162萬,10月估價約1122萬,目前已下跌至1039萬,纍纍下滑10.6%。另外,馬鞍山新港城D座15樓2室,面積332方呎,8月估價577萬,10月則下跌至542萬,目前最新估價為488萬,累跌達15.4%。 對於屋苑跌價級級跌,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稱,估價下調,主要為反映樓價下滑,而政府於6月底出招,確實對二手物業估價帶來影響,再加上其後出現中美貿易戰,進一步影響估價表現,使上半年表現不俗的樓市,於下半年出現斗逆轉,同時間,樓價於今年7月起開始回落,令估價由8月起,亦出現拾級而下。 雖然目前樓價已見回落,但相信要由高位下跌15%,才轉趨穩定,甚至出現承接力,但現時情況為業主議價幅度,普遍未達買家要求的水平,令買賣交投呈現膠着。 按計畫執行董事葉敬誠亦指,政府出招後,直接影響新盤銷售情況,連帶二手市況亦受波及,再加上其餘利淡因素衝擊,引致住宅樓價下挫,連帶估價亦同步下滑,雖然本港銀行經已加息,但以現水平計,息率仍然為低水平,故此息口並非影響物業估價上落的主要因素,他認為,中美貿易戰是否繼續爆發,當明年住宅估價走勢甚為重要,假如兩國貿易戰緩和,將有利估價發展,轉趨平穩,相反若持續惡化,情況將難以估計。 此外,本報追蹤20大屋苑成交數據,於過去2年錄全線下滑,跌幅介乎25%至89%,整體跌幅約64%,相當驚人,跌幅最大屋苑為觀塘麗港城,該屋苑本年首季錄61宗成交,平均成交呎價約13412元,惟踏入第4季,該屋苑成交量大幅萎縮至7宗,跌幅高達89%,最新平均呎價約13897元,呈價穩量跌。 鰂魚涌康怡花園於本年首季錄36宗成交,惟第4季成交量僅錄5宗成交,跌幅高達86%。據區內資深代理指出,該屋苑大部分業主叫價取態仍然非常強硬,即使整體樓價已明顯出現調整,仍拒絕對買家提供議價空間,造成買賣雙方陷於膠着,屋苑每個僅錄「零星」交投,並形容區內現時市況比當年「沙士」更嚴峻。 荔枝角美孚新邨交投量亦錄大幅下滑,資料顯示,該屋苑於本年首季錄125宗成交,惟第年底第4季成交量急挫至20宗,跌幅約84%。美聯高級區域營業董事吳志輝指出,隨政府當局於年底推出一系列新房策措施,加上中美貿易戰於10月份開打,市場交投氣急轉直下,買家入市步伐急速放緩。 按差估署公布的最新數據,較受歡迎屋苑售價指數,在今年7月踏入高峰期,其後按月下跌,尤以中小型單位的跌幅更為顯著。以整體指數為例,今年1月報301.2,輾轉上升至今年7月的335.9,至10月回落至325.8點,即在至10月3個月間,下跌3%,令首10個月累積升幅落至8.2%。 |
<< Back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