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:Sing tao daily


  (星島日報報道)政府今年推出多幅市區靚地,惟因應年尾樓價回落,導致地價亦相應調整,政府全年合共售18幅地皮,連同補地價等收入,為政府庫房進帳約1131億,較去年破紀錄的1283億,按年下跌約12%,雖然收入回落,惟金額仍屬歷史次高。

  今年政府接連推出土地拍賣,全年售出18幅地皮,與去年售出約16幅地皮相比,按年上升約12%,而推出的地皮亦趨多元化,除了屬土地供應重鎮的啟德發展區,連環推出4幅土地外,其餘推出的地皮種類亦包括工業地、物流用地,以及數據中心等。另外,連同港鐵項目及補地價收入,全年土地收入1131億,較去年創新高的1283億,按年跌12%,但仍屬歷史次高。

  今年上半年及下半年,賣地市場的交投氣氛出現明顯分別,今年上半年樓市氣氛理想,發展商亦積極儲地,半年內有2宗逾百億的地皮成交,其中最矚目為5月份新地以251.61億高價獨資奪得啟德第1F區1號地王,膺全港最貴地皮。

  惟下半年轉勢,未有百億地王出現,同時市場矚目、估值逾200億的山頂文輝道地王,於10月中旬推出時,竟出現流標的情況,而今年內房財團購地步伐明顯放慢。

  另一方面,部分大型發展商更合組超級財團出擊,務求分散風險,其中會德豐地產、新世界及恒基等大型發展商,就多次合資投地,先後三度合作競投啟德舊跑道發展用地,並曾以83.33億奪得啟德4B區3號項目。而另一大型發展商長實,奪地策略可謂「貴精不貴多」,全年僅奪1個發展項目,為黃竹坑站3期發展用地,單計補地價金額亦達129.71億。

  至於小型發展商,亦非顆粒無收,當中包括盛裕興業投得大嶼山嶼南道項目,以及寶庭重建奪得藍地福亨村里住宅地皮等。

  萊坊執行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,近年樓市受樓價向下調整、供應量增多、加息及空置稅等因素影響,導致發展商在投地上傾向保守,會更選擇性及策略性出價且不會過分進取。

<<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