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環商廈供應不足 財團改規劃歎遇阻
Source:Sing Tao Daily
(星島日報報道)中環商廈供應嚴重不足,促使區內商廈租售價急升,削弱本地競爭力,惟區內除了多年來商業用地供應短缺外,發展商改劃區內地皮步伐進度亦緩慢,財團更慨歎有關改劃遇阻,業內人士指,中環商廈需求持續,社會可值得思考,是否可加快區內改劃商業地步伐。 近期有報告指本港未來商業地供應不足,料供應僅足夠未來十年使用,惟財團改劃商業項目卻連番受阻,中區和記大廈重建計畫將上馬,進一步減少區內供應。當中資本策略及盈大地產旗下中環己連拿利3至6號住宅地,佔地約1.17萬方呎,現為「住宅(甲類)」,早前向城規會申請,改劃作商業用途,興建1座樓高24層的寫字樓,其中4層會用作零售用途,總樓面逾14萬方呎,惟不獲規劃署支持,月初並於城規會上遭否決。 資本策略執行董事簡士民表示,旗下中環己連拿利3至6號住宅地盤,申請改建為商廈用途,其他政府部門均未有提出反對,運輸署更表示支持,只是規劃署單單以造成房屋供應減少而表示不支持。 他認為,政府不應只專注於住宅供應短缺的問題,而忽視中環核心區寫字樓供應緊絀的情況,規劃署以此作為不支持的理據,是完全不合理。現時中區寫字樓租金高昂,且連連創新高租價,將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及削弱本地商業競爭力,不利香港經濟發展。 規劃署不支持有關計畫,項目遭城規會否決,他指,雖然該公司尚未獲通知,但集團下一步行動,將會提出上訴。 事實上,中環一帶亦有其他改畫住宅地為商業地的申請,不獲規劃署支持,當中今日就有一個同類項目於城規會審議,市場料遭否決機會較大。據規劃署文件認為,發展商未能提出證明,指該用地不適合作住宅項目,若獲批將減少房屋供應,因此未獲支持。 對於現時市場情況,立法會建築、測量、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,始於本港作為國際都會,商業發展同樣重要,而且外界亦有聲音指,未來數年商業地皮供應量不足,故此政府在覓地上,不能夠只着眼於住宅用地,商用土地同樣重要,絕不能坐食山崩,否則會影響本港創造財富的能力,始終本港為國際都會,也要有足夠數量的土地,配合商業發展步伐。 另外,目前核心商業區的寫字樓新供應,可謂少之又少,以中環區為例,往後三數年亦未具足夠的新供應落成,尤其是現時,尚有不少內地及跨國企業,期望於本港設立分公司,甚至成立總部,可見市場仍具足夠需求。 而面對現時的情況,謝偉銓再指,政府可研究把部分具潛力,位於核心商業區項目,由原先改建住宅,改為可作商業樓發展,因目前有部分財團併購住宅舊樓後,亦有打算轉作商業項目,認為政府確實可以作出研究。同時也認為,現時本港寫字樓租金仍然偏高,此舉將會影響本港的營商競爭力,始終海外公司進駐本港,將了要計算租用寫字樓的開支,駐外人員的住屋租金亦屬成本之一,若寫字樓及住宅租金同樣高企,確實會影響海外公司來港發展的決定。 仲量聯行國際董事劉振江表示,現時中環核心商廈有價有市,發展商睇準寫字樓的價值較高,因此申請將旗下位處住宅地段的物業改作商業用途。他指,照現時發展商的取態,可見中環商業樓面需求大,對於部分面積較細的地盤,商廈需求明顯較住宅高。 劉振江指,中環商廈、寫字樓及餐飲的樓面需求持續,社會可值得思考,若某一地段本身為住宅地,是否可因應市場需求改劃作商業地,同時於其他區份,加快住宅地的改劃步伐。他稱,因應現時部分財團改劃住宅地未獲規劃署的支持,可見政府的取態,若情況持續,估計將減少發展商循上述途徑試圖增加商廈土地儲備。 |
<< Back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