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星島日報


(星島日報報道)就增加土地供應,立法會建築、測量、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接受訪問時表示,可研究增加短期供應方案,善用現有土地資源,包括增加新界區地皮地積比率以及採公私營合作發展,並按每幅地皮條件定下公營及私樓比率,相較十年八載才完成的填海造地,可更快釋出供應。

  謝偉銓稱,相比填海需時8年、10年才可完成造地,但要建好物業供人入住,可能需要多2至3年的時間,故此除製造熟地外,現有土地假如好好利用,亦能增加供應,其中可考慮增加新界土地的密度,目前新界地區的交通及道路網,已較早年大幅提升,但只有部分市鎮地區的土地,例如元朗市中心一帶,地積比可達5至6倍,但一旦稍離開市鎮地帶,部分地皮的地積比卻降到0.4倍。

  故此,認為可以把該些土地的地積比增加,令興建單位數量就可直接增加,例如一幅0.4倍的土地,可以增加至2.4倍,即增加約5倍。

  此外,新界區有不少閒置農地可供利用,認為可採公私營合作形式發展,雖然公私營合作,容易引起外界對官商勾結的顧慮,但可以設置委會員監督項目發展,而委員會內的人員,無論專家或學者,均要在陽光底下作出申報,增加透明度。

  而公私營單位比例,要按土地的實際情況再作劃分,不用硬性規劃作六比四的比例,可以按情況修改比例,做到七比三,甚至五比五的情況。

  當然,也有部分市民憂慮,發展商在銷售時承諾的部分設施如出入交通,在樓盤往後入伙時會逐步取消,謝氏指出,為避免出現有關情況,在發展時必須要涉及的財團,簽好相關條款,不能夠完成銷售後就一走了之。

  至於棕地發展,因有部分行業正在使用,一旦要落實發展,涉及賠償及搬遷的問題,所須的發展時間則更多。

  此外,郊野公園邊陲建屋,亦屬於另一個短期增加供應的方案,他認為,過去多年來,郊野公園的範圍愈來愈大,是否可考慮稍作減少,尤其是在鄰近基建、生態價值較低的邊陲土地建屋,在非常時期,可以彈性少少,若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。

  市場熱議的粉嶺高球場建屋問題,謝氏指,對於是否收回建屋持開放態度,假如收回興建公營房屋,亦要考量交通、民生配套設施能否配合,避免待興建後,市民遷入的意願不高,相反若維持現狀,高球會本身亦要研究,如何令更多市民能夠享用,甚至乎把其中一個18洞的球場,撥出由政府經營,在收費上更為相宜。

<< 返回